湖北竹山融媒:记者变主播 直播带货助农增收
“‘荷’你‘蟹’逅,‘胃’满竹山。朋友们,荷蟹是竹山特产——这种螃蟹长在荷塘里,水面荷叶飘香,水下螃蟹横行……”
11月17日,夜幕降临,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融媒体中心直播间准时开播。男主播余明明和女主播夏甜甜都是县融媒体中心记者,他们一边展示产自该县麻家渡镇罗家坡村的荷蟹,一边讲述这个村从贫困村到十星级文明村的蜕变故事。助播端上一盘蒸好的螃蟹,两人边剥边介绍,直播间里3000余名粉丝围观,点赞量4万多人次。
湖北竹山融媒主播余明明和夏甜甜直播带货。
这是竹山融媒第480场直播。竹山县融媒体中心主任董武介绍,该中心从2021年初开始直播带货,至今总销售额近千万元。
白天跑新闻,晚上直播带货
2019年3月,竹山县融媒体中心成立。许多乡镇工作人员找上门来,邀请中心做文旅、产业项目直播推广。“与其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地跑,不如集中起来,在融媒体中心设主会场,组织全县的年货节!”有人提议,大家一致赞同。
2021年初,竹山第一届网络年货节举行。余明明做过县广播电台主持人,有播音主持基础,率先转型主播。“起初很不适应。比如直播中不能说300元,要说300‘米’;一会帮商家吆喝,一会又帮消费者砍价,角色要随时切换。”
年货节商品繁杂。余明明查阅资料,为20余种竹山特产各制作一份1500字资料。“开播前,通过文字和视频资料做个暖场,让观众更快进入氛围。”
直播是在电视演播室做的,后台结算借用别人的平台,4名记者转型的主播临阵磨枪、仓促上阵,即便如此,18场直播仍销售200余万元。
竹山融媒年货节一炮打响。上门寻求合作的商户逐渐增多,直播带货方式不断翻新,特色产品直播、专场直播等等,到2021年下半年,竹山融媒直播带货实现常态化,最初每周3场,现在增加到5场。
竹山融媒建起专门的直播间,搭建用于后台结算的自有平台;主播增加到8人,其中有5人是记者,3名主持人,他们白天做新闻,晚上排班上直播;组建5人的支撑团队,负责助播、后台服务等。
一周销空百万斤滞销脆李
今年7月底,竹山县文峰乡党委书记李光才顶着烈日来竹山融媒求援。该乡东钦村141户村民发展脆李800亩,今年丰产,总量100万斤。“卖不动,李子都掉落地上,看着心疼。”李光才说。
8月2日,主播岳文静与直播团队来到东钦村,直播3小时,通过10个全媒体平台同步推送。当天,东钦村脆李卖出13万斤;一周之内,全村滞销脆李销售一空。
湖北竹山融媒主播岳文静直播销售脆李。
“以为是‘作秀’,没想到真管用!”村民高发明卖了8000斤,收入近2万元。
直播路上也遇到过挫折,年货节上有一个专场,现场只卖出600元。
几位主播和后台开会找原因:那个专场主卖面条,单价很低,单数虽多,总金额偏小。“货品结构不合理,谁家过年买一堆面条?”余明明说,“如果是我打年货,会买哪些东西?我们要按照这个思路,去联系商户、组织货品。”
用户黏度不断增强 总用户达40余万
今年3月,竹山融媒建设线下的竹山特产云超市。“云超市”设9个专区的展厅,囊括绿松石、茶、食用菌、竹笋、竹编等竹山特产,已入驻80多家农特产商户,辐射农户15万人。
王丽被称作深河乡的“土鸡皇后”。2021年,她牵头组织的合作社卖出土鸡5万只。今年4月份,王丽的农鲜公司成为首批进驻“云超市”的企业之一。
“除了销售,我也看重竹山融媒对产品的推广、宣传作用。”王丽说,“云超市”制定专门的形象推广方案,通过手机APP、微信、抖音号、短视频等多种平台全面推广,帮合作社土鸡打响品牌,“上网、出山,一站搞定。”
目前,竹山融媒直播带货以公益性为主,大部分商户入驻“云超市”免收门槛费,直播销售提成较低。
“和商业直播平台相比,我们更有公信力,这是核心竞争力。”董武说,通过直播带货、助农增收,竹山融媒的用户黏度不断增强,10个平台的总用户达40余万人。
庞大的用户量让董武对未来充满信心。他说,将尝试与入驻“云超市”商户签订合作协议,通过销售分成、深度合作、举办活动等方式,把隐形流量更好变现。
“思想再解放、机制再创新。”竹山县委负责同志表示,将立足媒体融合,借助电商赋能,进一步增强县级融媒体造血功能。(图/文 戴文辉 向继华)